從2小時到10分鐘,神華寧煤的安全應急有你想不到的秘密
位于神華寧煤烯烴二分公司內,有一個著名的“智能大屏”。自從這個智能工廠項目風險分級管控與應急指揮系統平臺上線后,隱患信息審批流轉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10分鐘;隱患回溯效率提升,從4小時縮短到1分鐘;隱患風險評估定級準確率從60%提升至90%。
這幅畫面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日常例行應急演練活動,總指揮通過應急指揮系統大屏幕,向各參演崗位負責人清晰的展現演練事故狀態和應急響應處置進程。
時而通過數據模擬分析事故影響,時而通過視頻畫面展示生產現場實況,精確下達應急救援指令并跟蹤執行過程,整個演練過程有條不紊,過程信息全面展示,各崗位工作無縫銜接,處置過程自動記錄,從召集到演練結束,30分鐘內全部完成。
演練總指揮王志雄這樣評價:這和之前“背書式”的演練相比,達到的效果和工作效率完全兩個樣,我們現在逐步開始喜歡上這個智能平臺了。
這個智能工廠項目風險分級管控與應急指揮系統平臺基于神華寧煤11311管控模式,通過系統流程推動,指導安全管理人員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危險源風險控制、隱患閉環跟蹤、事故應急聯動等關鍵業務過程,從落實體系規范層面,主動排除風險隱患,提升企業安全等級,進一步提升了安全生產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助力神華寧煤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
多系統信息集成化賦能安全管控
目前工廠運行依賴安全風險的科學辨識、智能預警,對重點領域、重點單位、重點部位無縫隙的管控和全過程的安全管理。
可現實情況是,工業企業的安全管理嚴重依靠較為少數的安全管理人員,難以適應目前繁重的管理任務。這與當前企業安全管理強調以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為基礎,以風險預控為核心,以隱患治理管控為重點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在管控過程中也難免會存在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和盲區。
如何應對工業企業面臨的種種安全應急管理難題呢?中控在建設神華寧煤智能工廠過程中通過研發基于GIS地圖的可視化數據集成技術,整合神華寧煤各業務部門的相關信息數據,通過GIS地圖實現了數據的集成、共享。
神華寧煤烯烴二分公司內,這個著名的“智能平臺”,基于日常的應急監控業務重點,以重大危險源為核心關聯工藝參數、環保、可燃有毒氣體、火災、視頻等,實現各類數據在統一平臺上的可視化監控。
根據龐大的實時數據,該平臺可以清楚顯示各類數據在廠區中的位置分布情況,并建立統一的消息通知中心,將各類報警消息、超期預警消息,同步推送至業務平臺與移動終端。
針對隱患治理、三違查處、作業辦票的關鍵業務,系統建設相應的移動應用,實現移動業務辦公,提升企業安全業務管理效率。通過系統監督各個業務環節執行情況,確保隱患及時整改、作業票開具符合安全規范。針對三違查處,建立不安全行為積分量化評價體系,將人員的不安全行為以量化數據進行考核。
平臺上線后,隱患信息審批流轉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10分鐘;隱患回溯效率提升,從4小時縮短到1分鐘......
通過集成化的綜合安全監控平臺可以將安全人員對安全狀態的監控模式從信息主動監控轉變為信息自動接收。通過移動應用極大提升了業務處理的效率,建立安全管理人員獲取異常信息的快速通道,解決了業務登記與審批必須在辦公室登記、處理的限制,實現移動辦公,提高業務工作效率。
同時,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模型和安全風險分析預警模型也為企業風險的全面辨識、量化評估、統一分級、分析預警提供科學依據。
協同應急指揮,主動排除風險隱患
在工業企業的日程安全管理中,有效防“患”于未然成為安全應急的重要課題。在日常工廠應急管理工作中,企業的實戰演練需要實際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成本較高,實施的次數也會受到限制,且演練效果不理想。
發生事故時傳統的應急處置方式是通過現場人員逐級上報、傳遞事故信息,在應急救援過程中難免會造成信息傳達不準確、不及時,應急指揮的資源調配、工作協同等方面工作效率低,耽誤處置事故的最佳“黃金時期”,可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企業缺少有效手段解決應急演練效果不佳、應急演練成本過高、應急指揮難以協同與應急救援能力弱的問題。
中控團隊圍繞神華寧煤的安全管理痛點、難點問題化繁為簡,對可能發生的險情提前預警,在應對突發狀況時及時可靠。
神華寧煤智能應急平臺通過多渠道接收報警消息,在GIS地圖中自動定位事故發生地點,聯動顯示周邊應急物資、調取視頻監控畫面,并通過事故模擬模型預測事故影響范圍,實現信息共享,最后讓數據“說話”,便于協同處置。
通過應用應急預案圖形化結構化技術,對傳統應急預案進行分解,提煉出具體的應急指令,將傳統預案升級為圖形化、結構化的應急預案。系統根據事故類型自動推送適配的應急預案,應急指揮人員可迅速下發相應指令至各現場救援人員。
而現場救援人員通過移動應用與應急指揮中心保持實時信息互通,接受結構化的應急指令。也可將手持終端作為單兵應急視頻監控設備,將現場態勢以視頻方式實時傳輸回應急指揮中心,為指揮人員提供信息參考。避免因人為描述有偏差、不完整的情況,導致對現場事故態勢判斷不準確的現象發生。
通過協同應急指揮與圖形化應急預案等多項技術手段,一方面使企業員工在模擬演練過程中達到了熟悉預案、修正預案的目的。另一方面幫助企業建立一支紀律嚴明、協同高效、素質過硬的應急救援隊伍。
促使各部門協同進行應急救援工作,現場一切決策指揮及處置行動都建立在信息透明的基礎上,保證應急救援的高效進行,最終確保了企業人員財產安全。
以神寧特色“11311”安全管控模式為綱領,為實現企業“零事故、零傷害”為目標,建立“點、線、面”的安全評價模式,以日常檢查對隱患等問題進行排查整改,以專項審核檢查各項安全管控措施落實情況,以安全量化評估評價安全發展階段,持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并集成GCP系統安全指標考核情況。
基于11311安全管控模式建立的智能安全信息平臺,已在烯烴二分公司實踐并應用,成為神華寧煤集團煤化工板塊企業安全管理體系落地的標桿,即將開始向烯烴一分公司、甲醇廠、煤制油等煤化工企業應用推廣。